首页 | 中省精神 | 政策法规 | 工作简报 | 组织机构 | 资料下载 | 科大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科大行动>>结对帮扶>>正文
 

【双百工程】志愿帮扶——我们在行动
2017-08-03 09:02  

2017年暑假,我校按照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关于“双百工程”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履行高校责任与义务,在志愿帮扶方面,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11支,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实践收获真知、躬行丰富人生,用青春和汗水共圆“中国梦”,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贡献。

一、天然产物助农调研团。7月13日至18日,化工学院院长马养民教授带领天然产物助农调研团师生一行10人赴铜川市印台区开展花椒籽油提取技术应用调研,助力印台脱贫攻坚。

印台区作为煤炭大区,为陕西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印台区面临着产业升级换代的巨大压力。作为国家级贫困区,正着力打造“果香瓷都”,努力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各类经济作物。目前,当地正在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并且种植规模逐年递增。鉴于以上优势特点,调研团结合马养民教授研究的花椒籽油提取课题作为科技助农项目,力求将椒农废弃的花椒籽进行深加工,使其“变废为宝”。

调研团与林业局、团区委进行了对接,并与相关部门开展了技术交流座谈,就花椒籽油的利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就如何与当地政府对接进行科技助农进行了探讨。在当地乡镇干部的带领下,实地调研走访了陈炉镇上店村、崾先村、刘村等村落以及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对当地花椒种植户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了种植户花椒种植情况、花椒籽的利用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情况。

调研团下一步将针对调研数据及实地走访情况形成印台区花椒籽利用的可行报告,力争为印台区扶贫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花椒种植建模研究实践团。7月13日至18日,文理学院数学建模协会花椒种植建模研究实践团实践团在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走访参观、田间调研、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获取了一手资料,为后期建模研究做好充足准备。

活动开展期间,实践团先后与广阳镇镇政府、广阳村村委会、四联村党支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座谈,了解了当地花椒种植的基本情况。座谈会上,当地领导干部均对本次的花椒种植建模研究课题表示认可,充分肯定了实践团成员的专业能力,并表明会积极帮助支持。实践团通过五点取样法实地测量了当地花椒基地的种植密度,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研统计了花椒的产量,获得有效数据50组、调研问卷50余份;在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还对种植户开展了花椒种植科学方法的宣传,获得了农户的一致好评。

针对当地花椒销售渠道,实践团提出“互联网+花椒”的营销思路,多方努力引起媒体的关注,搜狐网、今日头条、西安商讯均对其进行了报道,为今后借助宣传平台为花椒销售拓宽渠道奠定了基础。

三、“名窑重生”实践团。7月13日至7月19日,设艺学院“名窑重生”实践团赴铜川市开展耀州窑陶瓷产品创新研发以及对印台区瓷器行业就业创业的调研工作。团队先后走访了耀州窑博物馆、陈炉镇民间工艺瓷厂、印台区陶盛投资有限公司、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等。在深入了解耀州窑的发展历史、制瓷工艺后,依托学科优势,与陈炉古镇王家瓷坊、李家瓷坊就瓷器包装、线上推广进行接洽,并完成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通过进入企业开展设计实践与调研,就瓷器产品的造型、纹样创新设计与两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此同时,实践团还对数十名从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完成调查问卷若干,全面了解当地瓷器行业发展现状。

本次活动得到了今日头条、铜川第一线、陈炉古镇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团队成员有感而发创作的歌曲《匠心只给意中人》被大量转载。本次实践充分撬动学院专业资源,直接对接企业和瓷坊,结合铜川文化以及耀州瓷器特色,深挖内涵,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瓷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包装宣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定制企业专属瓷器产品和周边,用创意助力企业打开销售市场,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四、创新扶贫社会实践团。7月13日,设艺学院创新扶贫实践团到达王石凹村,开展为期十天的脱贫攻坚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扶贫先扶志为主旨,通过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弘扬印台当地文化,让广大村民树立自主创业,努力脱贫的意识,凝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践前期,在王石凹村第一书记姬海锋的带领下,校团委书记郑东一行人赴王石凹了解实践团的食宿安全情况。实践团于15日开始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工作,在第一阶段6天绘制工程中,实践团成员克服停水等生活困难,顶着炎炎烈日,实践团完成了350平米,共计20面墙的美丽乡村文化墙绘制。剩余两面墙的绘制工作将在后续几天完成。

在实践期间,陕西省高教工委副书记李智军与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姚书志等一行参观了美丽乡村文化墙的绘制现场,并对设艺学院驻王石凹创新扶贫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表示高度认可。

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成员与烈日作伴,与星辰作伴,奉献专业与青春,和村民一起共同感受党对脱贫攻坚的决心,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体验。本次赴王石凹创新扶贫实践团墙绘作品在广大村民中受到一致好评。

五、“万乡耕新”社会实践团。7月13日至 20日,设艺学院“万乡耕新”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铜川市印台区陈炉古镇进行了民居保护及空间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充分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长,将扶贫攻坚工作切实落地,帮助当地居民提高民居保护意识,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创新文化体验,从而吸引更多年轻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团队在多家调研走访后与当地一户居民达成共识,确定在实践的8天内改造一口废弃的近百年的窑洞。团队就地取材、设计创新,完全利用当地居民现有的废木料、树枝、麻绳、梧桐树种子、泥塑、陶瓷等材料,让近百年的废旧窑洞到在保留了原本气质的基础上焕然一新,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与古镇民居的完美结合,吸引了很多游客的驻足观看。

陈炉古镇镇政府、上街区区委会、北沟村村委会的领导们对学生们的改造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专门请团队针对古镇改造项目进行座谈,并提出进行长期合作的意向,希望实践团成员能为古镇民居的改造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受到铜川市印台区电视台的采访报道,大学生在线、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铜川社区建设公众号都报道了本次实践活动。

六、关爱留守儿童“遇心”成长营。7月13日至19日,机电学院关爱留守儿童“遇心”成长营的12名师生走进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实践以“心遇心,助成长”为宗旨,聚焦“精准扶贫”,凝聚各级团组织、青联、志愿者协会等多方合力,重点针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留守青少年,全面开展以“亲情陪伴、深入家访、心理辅导、素质拓展、建立台账、共建基地、助学扶智”等七大措施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专门建立了机电工程学院广阳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标志着由单点扶贫到多域帮扶、短期实践到长期助力的常态化脱贫攻坚工作的揭幕。

实践过程中,团队师生邀请校国旗护卫队学生专门组织策划了“升国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围绕“幸福感”、“情绪管理”、“理想”、“感恩”等主题开展了素质拓展等工作,力求让每一个参营的留守青少年树立自我意识,自信快乐成长,励志勤学磨炼。同时,师生们还专程深入走访了部分留守青少年家庭,详细记录家庭状况,建立了留守儿童“遇心成长档案”和电子台账系统,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团的工作也得到了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七、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实践团。7月15日,电信学院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实践团赴印台区女儿花梦想家园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团由汇海基金会发起,以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帮扶机制为目标,共吸引了来自全校的16名优秀志愿者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实地教学,继续百科教育。实践队结合校内外资源,与学校的科技协会、航模协会,陕西红十字会、儿童图书出版社等合作,开设趣味百科课堂,通过各类科学小实验开扩孩子们的眼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还开设了红色经典文化课堂,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实践团还与陕西省图书馆进行合作,获得一批书籍、文具捐赠给当地留守儿童。第二部分为“蓝信封”书信关爱活动,团队将与当地留守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形成“一对一”帮扶机制,搭建心灵交流平台,并将汇海图书漂流角的优秀书籍定期赠送给留守儿童。第三部分团队将在留守学校设立“汇海特别奖学金”,通过选拔获得该奖学金的孩子将有机会参加“山里孩子进古都”夏令营,团队会带领孩子们参观历史博物馆、科技馆、自然馆、科大校园等地,形成对留守孩子的持续性关爱。

八、“拾遗印象“社会实践团: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我们能做的远不止如此

7月15日,陕西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拾遗·印象实践团一行15人走进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村展开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调查。实践团以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为调研对象,对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拟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形成关于开发建议的书面报告,助力工业遗址公园提升经济价值的合理开发。

九、“创新扶贫”社会实践调研团。7月15日,食品学院赴铜川印台区创新扶贫实践团的16名师生走进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村展开为期九天的社会实践。该实践团由5名食品科学、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和10名本科生组成,专业教授担任指导教师。本次实践活动开展前,实践团在西安开展了基础调研活动,详细了解了药材销售市场上连翘的价格、供给等基本情况。实践中,团队成员对王石凹村野生连翘的药用价值进行分析鉴定,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连翘深加工的方法,为提高连翘产品的附加值奠定基础。实践后期,实践团将联系西安地区的中药生产销售企业,洽谈定点收购,打开销售市场,为王石凹村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十、现代化科技蔬菜大棚实践团。7月15日,电信学院现代化科技蔬菜大棚实践团到达印台区阿庄镇塬圪塔村开启为期9天的调研工作。实践团针对现代化蔬菜大棚在当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以访谈、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实践团成员发现当地严重缺水,导致饮用、灌溉等受限;土壤易板结,农作物以苹果和玉米为主,种植单一;村民对蔬菜大棚了解不足,约50%以上的农户在了解智能化大棚蔬菜设备后表示支持智能化大棚农作物发展,另外约50%农户因担心缺乏水资源、没有管理者、技术支持基本没有、智能化后的失业问题等对智能化蔬菜大棚持观望态度;现有传统蔬菜大棚的产量有限,仅能供给阿庄镇。目前,走访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团队将全面分析调研数据,得出调研结果,并积极与政府方面深入沟通,力图结合当地发展现状提出节水灌溉、作物改良提升、智能化蔬菜大棚以及职业农民培训等脱贫方案,为当地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一、“印青春”环境调研实践团。7月15日,环境学院 “印青春”环境调研实践团走进铜川印台王石凹村对矿区及其周边环境现状展开深入调研。队伍由12名同学和一名带队老师组成,主要围绕王石凹村矿区的垃圾排放、污废处理等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情况;矿区及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状况、水土流失现状;矿区及周边村落居民情况(收入来源、年龄层次、文化、环境意识等)展开调研,形成王石凹矿区周围的环境调研报告及生态建设规化建议,为当地政府和环境部门开展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实践团分成两队,分别对王石凹周边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进行了记录,对矿区周边居民环保意识进行了走访。为普及环保知识,实践团成员精心准备了环保宣讲会,围绕农村生活污染问题,宣讲了焚烧秸秆、乱扔垃圾等错误行为对环境的危害,并通过环保视频、环保T台秀等趣味活动,从多个方面对村民展开环保科普宣传,进一步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

在志愿帮扶过程中,陕西省委高教工委有关领导和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姚书志一行来王石凹考察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对实践队伍进行了亲切慰问。学校和学院有关领导亲自考察实践团队生活环境,对团队的实践工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全体队员继续发挥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实践精神,用青春、活力、奉献助力印台区精准扶贫工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