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省委高教工委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及铜川市印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结合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铜川市建设成为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新定位,学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引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铜川市印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校结对帮扶印台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推动校区双方开展各类深度合作,助力印台区按期脱贫摘帽。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有关问题,为该区产业规划、社会管理、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二)依托印台区优势资源与我校特色学科,加快当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陶瓷产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三)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面向印台区党政干部、基层干部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教育培训,选派我校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当地开展实地帮扶,帮助印台区企业或者基层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业务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帮扶活动,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增强脱贫信心,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尽快实现脱贫。
三、帮扶措施
紧紧围绕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我校特点和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一)实施智力帮扶工程。一是在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社会管理等领域,依托我校“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相关专业优势特长,向印台区提供战略咨询、规划编制、法律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智力帮扶。二是在印台区煤炭开发后留下的环境脆弱区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实现生态资源助推地方经济绿色GDP发展,力争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单位:经管学院、环境学院)
(二)实施教育帮扶工程。一是分两批为印台区陶瓷企业及职业学校培训设计人才和师资若干名。二是实施印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利用四年时间(2017年至2020年)对区内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进行轮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发挥我校硕士学历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印台区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报考我校MBA工商管理硕士及非全日制硕士,对符合国家报考政策、达到录取要求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责任单位:设艺学院、职教学院、研究生院)
(三)实施科技帮扶工程。一是在印台区设立陶瓷新产品开发研究室和农产品加工及保鲜技术研究室,对当地陶瓷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帮助其实现产业升级。二是针对当地拥有丰富的陶土资源以及苹果、核桃、花椒和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的情况,在陶瓷研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生产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工艺方面的技术难题。三是大力引荐陶瓷产业发达省份的陶瓷企业去印台投资,助力印台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延长产业链。
(责任单位:科技处、农研院、轻工学院、材料学院、食品学院、化工学院、设艺学院)
(四)实施人才帮扶工程。一是根据企业需求不定期派出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前往当地进行技术帮扶,并由教师和学生组建帮扶团队,开展科普讲座与技术推广、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与技术培训等宣传服务工作。二是组织有基础教育特长的优秀大学生成立印台区支教服务队,每年暑期前往当地小学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三是对毕业生进行印台区就业政策解读与宣传,鼓励、引导学生到印台就业、创业,向印台输送优秀人才。
(责任单位:科技处、学工部、团委、食品学院)
(五)实施信息帮扶工程。一是实施电商扶贫行动,帮助印台区建立并不断完善扶贫开发信息平台,搭建微信、网站等电商销售服务网络,及时向社会公布产品动态信息,吸引社会扶贫力量和资源。二是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帮助其运用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
(责任单位:电信学院、机电学院、学工部)
(六)实施文化扶贫工程。一是选取1-2个陶瓷企业,以产品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推动耀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当地陶瓷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依托学校设计研究院发掘铜川丰厚文化资源,帮助当地传承推广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
(责任单位:设艺学院)
(七)实施民生帮扶工程。一是开展异地助学活动,有计划的资助数名贫困家庭初中学生免费在陕西科技大学强华学校就读,并解决其食宿费用。二是在学校后勤等部门提供若干服务性岗位,帮助印台区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就业。
(责任单位:强华学校、后勤集团)
(八)实施志愿服务工程。一是在印台区设立校级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每年组织若干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印台区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是通过开展暑期夏令营和精准扶贫科技助农等实践活动,创立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社会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责任单位:团委、各学院)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根据工作需要,将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并指定专人负责结对帮扶工作。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与实施。
(二)与印台区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双方主要领导经常互相走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印台区进行考察调研,检查指导帮扶工作,每年不少于3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每月与印台区就帮扶情况对接一次,交流帮扶情况。
(三)校内各二级单位要选派工作热情高、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和技术专家积极务实的做好帮扶项目,鼓励和支持有专业特长、身体健康的退休专家、干部参加扶贫工作。
(四)加大在结对帮扶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给帮扶工作有关人员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按规定及时报销交通、住宿等费用。
(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经验和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做好在原帮扶村的各项扶贫工作,确保整个攻坚期原有的扶贫点工作不断、力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