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省精神 | 政策法规 | 工作简报 | 组织机构 | 资料下载 | 科大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科大行动>>结对帮扶>>正文
 

【双百工程】人民满意是唯一标准
2020-11-25 08:29  

11月22日,陕西日报刊登我校副教授王建华题为《人民满意是唯一标准》关于扶贫工作的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一线践悟

人民满意是唯一标准

王建华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作为一名陕西省第七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我在安康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过数月走访和调研,对此感悟尤深。

易地扶贫搬迁极大增加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易地扶贫牵引联动社区扶贫、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得以同步推进,农民的生活不仅变好了、便利了,而且实现了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汪显平,得益于政府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挪出山上的“穷窝”,住进宽敞明亮的三室两厅,工作就在楼下社区,能兼顾照料家里老人,儿子就读浙江大学,一家人幸福美满。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盘活了各方资源,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问题,实现了贫困群众的安居乐业。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一步步提升。

产业扶贫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了持续动力。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是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当前,做好科学规划和产业布局,深耕特色农产品产业种植,孕育延伸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产业扶贫拔掉“穷根”,搞活经济,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为脱贫攻坚注入持续动力,实现贫困群众的就业脱贫和收入稳定增长,完成脱贫摘帽的既定任务,是各地政府部门工作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借助苏陕协作契机,结合本地劳动力密集优势,安康市委、市政府为群众谋长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从引企业到建产业,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毛绒玩具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建起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形成“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领100多户困难群众增收,把当地绿水青山的茶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一再给前来参观调研的人说,是党的好政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脱贫攻坚践行初心彰显责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是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实践。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火遍全网,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勠力同心,共抓扶贫。为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党和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扶贫力度,投入巨量人力和物力,累计派驻290多万名扶贫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联动,统一协调,东西协作,精准发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力攻坚,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共建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减贫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执政者当以人民为本,真心爱民,真心为民。脱贫攻坚,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事业。

(作者为陕西省第七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


关闭窗口